Report
Alicia Garcia Herrero ...
  • Gary NG

撥雲見日 : 台灣壽險投資新規將至,但海外投資增長空間仍然存在 (繁)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於 2018 年 8 月推出了更新「保險業辦理國外投資管理辦法」的法規草案預告,這引起了市場對台灣壽險業外國投資上限的擔憂,尤其是法規會否改變他們的海外投資策略。 基於兩大原因 , 我們認為全新海外投資額度的設定方式並不 是 表面看 起 來 地在 限制外國資產的購買量。 首先 ,新法規規定 經核定國外投資額度 (由金管會根據壽險資本和風險管理制定,可能高達總資本的 45 %)和 國際板債券投資 的總和不能超過經核定國外投資額度的 145 %,但這種限制還取決於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部分,即 外幣保單 。與此同時,發行外幣保單的限制已經從總儲備的 25 % 增加 到 35 %。這意味著壽險只需發行更多外幣保單,他們原則上可以對 海 外投資超過 65.25 %的資本。根據最高的外幣保單發行量,我們估計台灣七大壽險公司仍有 1 7 , 5 0 0 億新台幣(或 5 , 60 0 億美元)的 海 外投資額度。 除了上述新增限制,新規定同時對更多海外投資選項打開大門。壽險將可以投資經合組織國家( OECD )以外的主權信貸和更廣泛地方政府相關債券,亦可從私募股權限制放寬中得益。我們對此的解讀為壽險將更容易從主權及 準 主權相關 外國資產中獲得更高 回報, 這種舉措是否會帶來更多 風險將取決於他們的資產重新分配策略,因為他們亦可能藉此減低企業債券投資,這部分的風險信用評級曾於 2017 年降低。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監管機構的措施對壽險外匯及海外資產風險管理影響正面(部分風險將轉移到投資者,而海外資產將受一定程度限制)。然而,這並不一定代表台灣壽險需要減少他們的海外 資產 ,伴隨而來的可能是更多投資機會,特別是在主權和 準 主權債券方面,這與中央銀行行長楊金龍最近發表對外投資對台灣有利的講話及觀點一致。儘管如此,當外部環境變得複雜及為壽險業帶來盈利及償付能力風險時,監管機構很可能會改變目前對海外投資的寬鬆處理手法。
Provider
Natixis
Natixis

Based across the world’s leading financial centers, Natixis CIB Research offers an integrated view of the markets. The team provides support to inform Natixis clients’ investment and hedging decisions across all asset classes.

 

Analysts
Alicia Garcia Herrero

Gary NG

ResearchPool Subscriptions

Get the most out of your insights

Get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