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
Alicia Garcia Herrero ...
  • Jianwei Xu

中美关系进入竞争时期: “中国式策略”会引发美国担忧?

几个月的短暂和平之后, 特朗普 出人意料地宣称,如果中美未能在本周五前达成谈判一致,美国将在周五将关税由10%增至25%,这意味着中美贸易再次进入对抗的核心阶段。投资者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再次弥漫开来,过去几天内,全球股市经历暴跌(图1)。 目前为止,市场对美国最新行动的解读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分析师认为,美国的这一最后通牒只是为促成协议的一种谈判策略。但也有观点称,贸易 战谈判 迄今为止已经进入最糟糕的状态。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或许都过于片面。事实上,近期贸易战的发展验证了我们长期以来的观点,即从2017年初至今,美国已经重新定位,认为自己进入一个与中国的战略竞争阶段。毫无疑问,这一竞争状态还将持续下去。立足这一长期视角,那么中美本次谈判能否最终达成,对于金融市场而言都不应算作惊天大新闻,因为这一谈判以及可能达成的协定至多也只能是暂时的休战。 至于美国为何突然在这一节点再次加压,我们认为,这表明美国对于针对中国的全面胜利抱有迫切的渴望。即便在贸易战中,中国已经准备好了要自掏腰包,试图以“金钱”攻略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但却始终未打算将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彻底转换成市场经济。这显然不是美国所期望的。 特朗普 在谈判策略上陡然转向,更多地显示出美国在逼迫中国 过程 中的孤注一掷,而非刻意而为的强硬立场。 中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未来的痛苦道路,但却又坚定地走上了这条与美国对抗的道路。从完全的针锋相对到谈判求和,再到后面全球关系的策略性变化,中国也相应的重新定位,比之前更能控制局面。事实上,去年11月以来,中国一直在与美国谈判,已经意识到美国也迫切的需要达成协议,以缓冲对抗对其内部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冲击。美国方面真正期望的协议,实质上也只有一个,即全面改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而在谈判的过程中,中国也一直在努力规避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开始采取两种长期的应对策略。一方面,为避免全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民营经济的冲击,中国已经出台信贷以及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这对于过去几个月内中国的商业情绪和股市表现带来了有利影响。另一方面,中国还着眼长远,努力增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近期以来,与中国展开合作的“一带一路”国家数已经从63个增加至130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总理李克强也更加频繁地与各重要国家进行高层会晤。 全球经济复苏迹象,也是中美双方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态度的原因之一。在过去一个季度,尽管经济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美国和中国经济的表现都趋于平稳。这一喘息时刻,赋予两国在谈判中重新展示强势的机会。对于中国而言,“稳增长,避风险”的策略在短期内是行之有效的。而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开始的长期货币扩张周期也已缓慢接近转折点。 然而,这些对于美国谈判代表而言都是不利消息,大概也是 特朗普突然 采取威胁策略 的 原因。如果周五美国未能将关税的威胁落到实处,只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谈判过程中的信心。 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的主要应对性策略,即通过刺激增长来对抗外部风险,将会成为其未来的负担。毕竟,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的债务 也会不断堆积。同时,中国寻求外部联盟的方案,也开始引起美国的高度警惕。美国已经开始对其盟国(尤其是欧盟)施加压力,要求对方加入对中国开展的贸易战,同时将经济对抗升级为安全威胁(例如5G与华为问题)。面对这一切,未来的中美关系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Provider
Natixis
Natixis

Based across the world’s leading financial centers, Natixis CIB Research offers an integrated view of the markets. The team provides support to inform Natixis clients’ investment and hedging decisions across all asset classes.

 

Analysts
Alicia Garcia Herrero

Jianwei Xu

Other Reports from Natixis

ResearchPool Subscriptions

Get the most out of your insights

Get in touch